&esp;&esp;如今能想到的,唯有太史局了。 &esp;&esp;前些日子,宣义郎李淳风推演历法时,无意中发现了先代太史令——傅仁均在“戊寅历”推演中的纰漏。 &esp;&esp;古历分日起于子半,傅仁均减除稍多。 &esp;&esp;可具体差了多少,如何证明,李淳风尚且还没有个定论。 &esp;&esp;兕子倒是不介意,给太史局提供一点小小的帮助。 ">
阅读历史 |

第101章(1 / 2)

加入书签

&esp;&esp;如今能想到的,唯有太史局了。

&esp;&esp;前些日子,宣义郎李淳风推演历法时,无意中发现了先代太史令——傅仁均在“戊寅历”推演中的纰漏。

&esp;&esp;古历分日起于子半,傅仁均减除稍多。

&esp;&esp;可具体差了多少,如何证明,李淳风尚且还没有个定论。

&esp;&esp;兕子倒是不介意,给太史局提供一点小小的帮助。

&esp;&esp;最好,能叫李淳风在诸位同僚面前多夸她几句,那就太完美啦。

&esp;&esp;李淳风今年已然三十有八,却仍是个醉心于天文、历法、算学的呆鸡道士。

&esp;&esp;这位宣义郎到了御前,跟李二陛下噼里啪啦推算一番,双眼放光道:“子初为朔,遂差三刻。用乘天正,请陛下更加考定。”

&esp;&esp;李二陛下对这呆鸡小子的专业水平,自是深信不疑的。

&esp;&esp;摆摆手应下,笑问:“月前你还束手无策,怎么不到半月就琢磨出来了?”

&esp;&esp;李淳风倒是个纯澈人,对兕子在天文历法一道的天分大为赞叹,恨不得将这位公主请到太史局去帮忙。

&esp;&esp;李二陛下才舍不得呢!

&esp;&esp;不过,舍不得归舍不得,听大臣们从各种角度夸赞自家女儿,一向都是他最爱的节目。

&esp;&esp;于是,夏秋之交的午后,李二陛下拉着李淳风细细盘问,从闺女的飒爽英姿,问到太史局一众官员的反应。

&esp;&esp;继而忍不住自个夸起来:“兕子打小就活泛,学什么一点就通,往往还能举一反三。”

&esp;&esp;只困于其中某一道,的确是可惜了这上乘天赋啊。

&esp;&esp;李二陛下捻着衣袖,头一次将农学与养殖抛到一边,重新打量自己这个封号为晋阳的女儿。

&esp;&esp;她是大唐的公主,亦是王朝守成、繁盛的新希望。

&esp;&esp;……

&esp;&esp;六学二馆改制一个月后。

&esp;&esp;勋贵子弟叫苦连天,反倒是国子监内下三学的一些监生表现尤为出色。

&esp;&esp;下三学多出自朝中低品阶文官武将之家,阿耶或阿翁俸禄低微,他们的阿娘便要算计着用好每一分银钱。

&esp;&esp;在这样的家中耳濡目染长大,自不会缺乏生活常识。

&esp;&esp;李二陛下知晓此事后,心中感慨良多,也彻底歇了与朝中大员再联姻的心思。

&esp;&esp;他跟这帮老臣是刀山火海拼过来的交情;

&esp;&esp;可这帮子侄……的确远远比不上他李世民的女儿们。

&esp;&esp;“朕听说,从三品的卫尉卿——薛怀昱之子薛瓘。高标朗秀,颇有才学,于农务之道也颇有心得,此番在上三学中表现甚优。倒是可以考虑考虑,给城阳做个驸马的备选……”

&esp;&esp;只是卫尉卿虽是三品大员,却无实权,主管朝中宴席仪仗事务。

&esp;&esp;也不知城阳愿不愿……

&esp;&esp;一心为女儿着想的老父亲,此刻也学会了考虑女儿自己的心思。

&esp;&esp;一旁,张阿难笑着搭话:“说起来,此番六学二馆改制,倒多亏了秦家二郎呢。连晋阳公主都夸了秦小郎君几句,说女儿家择婿,至少也该挑个这般的——”

&esp;&esp;话音落,李二陛下满面欣慰的笑容就消失不见了。

&esp;&esp;破防的老阿耶咬牙切齿:“秦善道这滑头小子……去,传朕口谕,命秦善道即刻出发前往陇右赴任,不得有误!”

&esp;&esp;第50章 50 阿耶太能生崽儿了!

&esp;&esp;胡国公府这头接到口谕, 四脸懵懵然。

&esp;&esp;陛下不是说,善道奔波劳苦,年少颖达, 要他在京中多留些时日, 过年之后再出发吗?

&esp;&esp;这才过了半个月,咋就变卦了呢。

&esp;&esp;秦琼蹙着眉头看向次子,上下打量一番, 严厉问:“你又做什么多余事,给陛下状告谁家了?”

&esp;&esp;秦善道将头一甩:“阿耶明鉴, 我可向来老实得紧, 没做过半点出格的事儿。”

&esp;&esp;秦琼听得胡子眉毛直抖擞。

&esp;&esp;二郎从小就对自己没数儿, 就他那行事作风, 能跟老实扯得上什么关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