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1章(3 / 7)
拿到手之后就开始做了规模化培育,谢双瑶很重视辣椒,因为这是不可多得,可以广泛铺开的廉价调味品——和孜然、胡椒这些贵价品不同,辣椒不挑种植环境,在佐餐祛湿上有很大的帮助,在她看来是很值得推广的,有助于丰富百姓的餐桌。
此外,她也提到了番茄,并慷慨地回赠一些番茄盆栽,提到了黄谨的看法,黄谨一直有个愿望是推广番茄栽种,谢向上记在了档案里,也说到黄谨觉得这件事办不下来,谢双瑶不介意帮黄谨一个忙。
玉米、土豆、红薯,这时候其实也都已经传入了国内,只是还没有铺开种植,买活军之前也物色了一些红薯秧苗,谢双瑶都在信里提了一嘴巴,送了一点本土产的种子过去,她自己带的高产玉米和土豆自然是不会送的,这种abcd家的粮食基本都要另外育种,自己留种会出现严重的退化现象,而且还会带来灾病,除了谢双瑶谁也没能力安排高产种的生产。她还顺便提醒皇帝,派密探过来的时候不用成天老打探军国要事,买活军大部分军国要事都在报纸上,不如把注意力放在农事上。
至于工业什么的,其实关注了也是白关注,第一他们很难仿造,第二基本现在工业实验基地都集中在彬山,那里现在对外人依然是极为封闭的状态,就是仗着身手潜入其中,恐怕也什么都看不懂。
打完了这部分的字,她又偷懒地复制了和植物有关的一段,修改了下,放在和徐子先、李我存等人通信的内容里,这几个大佬是写进历史书里的大神,她是闻名已久的,谢双瑶觉得他们应该尽快地到买活军治下来——倒不是她有什么粉丝集卡的心态,只是印象中大佬们很少有活到改朝换代的,那寿命也就是这么十几年了,尽快地过来,可以做些体检什么的,尽量地延长寿命,这些大佬现在不过五十多岁,放在后世都正是年富力强出成绩的时候,不能再耽误了!这种脑力已经受到重重验证的科研巨子,不来给她打工那多可惜?
原本谢双瑶就致力于套磁,尤其是王举人在报告中引荐了自己这位姻亲之后,就更是上了心,连《吏目参考》都是她示意王举人寄的,要说没有借殷商历史来钓科研大鱼的心思那就是假的,效果也很理想,巨佬们纷纷愿者上钩,受到‘科学治理、唯物治理’的诱惑,主动以子侄的名义给谢双瑶写信,算是又迈出了一步。
其结果是,谢双瑶还得拉于县令、王举人这样的读书人来解读话外之音,因为她是看不太懂的。目前看来,这两人对重修历法、天候变化、推广农业科普、进阶算学都有极大的兴趣,也不是不想参与,但二人各自存在着一些顾虑,如李我存,他担心亲自来到买活军这里以后,便走不了了,其次是或许会被迫放弃自己的移鼠信仰,只能改信无生天妃老母。
这个疑虑还是很好打消的,但徐子先主要的顾虑就务实得多了,他忧虑的是族人的安全,这一点谢双瑶觉得很实在,而且很有普遍性,现在很是有一些赋闲在家的官员、士大夫,看到周报之后,对买活军发生了很大的兴趣,但又有重重顾虑,只能先派些子侄过来看风色。
是该拿出个解决方案来,而且在谢双瑶来看,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,当反贼就是这点好,没有什么道德包袱。
“分兵约四十,开一艘小福船,以买活军的名义在沿海进行‘劫掠’,开展劫掠 反缴获形式的贸易……论证可行性……第一个劫掠目标就定在华亭镇,嗯,要记得带糖去,用糖换棉花问题应该不大,另外要先问问徐家有多少人要上船,空出舱位来……”
军速度
“往这里牵!”
“哞——”
“快快, 那里又拉了,快来铲走!”
“二十头牛对吧?收条开好了,到前头去结账, 这里只做牛的买卖,其余货物也到那里去登记!明天可以在交易大厅叫价!”
“新鲜的炸鸡喽!刚打的芝麻光饼!热乎乎的豆浆来一碗来——”
“新一期买活周报来喽!”
连翘说得没有错,此时的云县港口的确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要热闹嘈杂, 也更有丰富的味儿——买活军同时推进的好几件事,现在都要通过云县港口来反馈结果, 而不得不承认,有些结果也让买活军的吏目措手不及。就比如说, 这火热的黄牛贸易, 就是他们完全没有想到的。
或许是因为大家都有牛, 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皮棉、矿石和原煤, 也或许是因为买活军官方出面, 接连发布了三期的购牛广告,让很多想要和买活军套近乎的势力看到了机会, 总之,现在从全国沿海贩来的耕牛完全阻塞了港口, 而且因为牛不能像大宗货物一样, 用龙门吊来运输, 卸货效率受到很大的影响, 又因为要消耗食水, 使得港口必须优先卸牛,这才形成了壮观的海面堵船现象, 甚至连谢双瑶都因此被惊动了, 特意赶到云县来协调运输。
“快快, 快快快!”
这个快字是云县如今使用频率最高的几个字, 吏目们、商人们,就连街边被临时雇来铲牛屎的孤儿清洁工们都在飞跑,水泥路上,一泡牛屎刚落地
↑返回顶部↑